“人工智能安全”主题讲座

    上传时间:2024-03-13      浏览数:0

 
 
人工智能安全
信息工程学院
主题讲座
01
人工智能
 

   为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信息工程学院于2024年3月11日下午16:00邀请了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夏辉在A4-302教室开展了关于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的讲座。
主讲人介绍
   夏辉,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IEEE TCE副主编、ACM青岛分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有:物联网安全、人工智能安全、隐私保护、联邦保护和边缘计算等。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智能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是十分广泛的科学,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系统、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

 

02
人工智能的应用
 
人工智能的应用
   夏院长在讲座中指出:“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社会上存在一些“炒作”。比如说,认为人工智能系统的智能水平即将全面超越人类水平、30年内机器人将统治世界、人类将成为人工智能的奴隶,等等。这些有意无意的“炒作”和错误认识会给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制定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政策,首先要准确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现状。”
专用人工智能取得重要突破。从可应用性看,人工智能大体可分为专用人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面向特定任务(比如下围棋)的专用人工智能系统由于任务单一、需求明确、应用边界清晰、领域知识丰富、建模相对简单,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在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可以超越人类智能。人工智能的近期进展主要集中在专用智能领域。例如,阿尔法狗(AlphaGo)在围棋比赛中战胜人类冠军,人工智能程序在大规模图像识别和人脸识别中达到了超越人类的水平,人工智能系统诊断皮肤癌达到专业医生水平。

 

03
人工智能的未来展望
 
人工智能的未来展望
 
经过60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在算法、算力(计算能力)和算料(数据)等“三算”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正处于从“不能用”到“可以用”的技术拐点,但是距离“很好用”还有诸多瓶颈。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态势良好。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存在过热和泡沫化风险,特别在基础研究、技术体系、应用生态、创新人才、法律规范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
最后总结
 
经过夏院长的教学与分享,信息工程学院的同学们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对所学习的专业有了更明确的认知,同时鼓舞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对各位同学未来的专业学习提供了帮助。
 
 
作者:  况保森 徐禹珑
备案号:鲁ICP备20007371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302000023号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信息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