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时间:2025-06-30 浏览数:0次
2025年6月27日至29日,2025中国教学学术国际会议暨第七届中国高校教学学术年会在青岛盛大举行。本届会议以“教学学术共同体:深化与创新”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执行院长许颖应邀参会,并在备受瞩目的“分论坛11:产教融合与课程创新”圆桌会议上,分享了学院在IT数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实践——“四核六级”培养模式,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深耕产教融合,“四核六级”模式突破人才培养瓶颈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近年来深耕产教融合,其信息工程学院构建的“四核六级”IT人才数智应用能力培养链路,成为此次展示的核心成果。该模式旨在畅通IT人才数智应用能力培养链路,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有效解决传统IT人才培养中目标与产业脱节、能力形成性评价不足等堵点、难点问题。其核心创新在于以真实项目驱动、层级晋升为主线,将能力培养分解为“夯实知识构建底座、锻造技术实践进阶、提升协作沟通素质、打造创新思维突破”四个核心维度,并通过六级递进路径实现学生能力的系统性提升。学院与华为、360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将企业级项目如《社区流动人口收集分析系统》、360攻防实战项目等拆解融入课程体系,学生在“真实场景+前沿技术+项目实训”中完成能力跃升。实践表明,该模式显著提升了培养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达40%。
深化与创新

改革成效显著,学生与企业双赢
学生科技创新积极性高涨,近两年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项470余项,专利、软著、论文等科研创新成果丰硕。毕业生质量受到企业高度认可,超过90%的企业反馈毕业生职业能力素养与工作完全匹配,近三年就业对口率持续提升,2024年达到92%,远超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平均水平。华为ICT合作项目更显示,人才岗位适配周期缩短了50%。学院的专业建设也获突破,网络工程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及工程训练中心,相关课程被评为省一流课程。

圆桌分享助力,成果辐射全国引领产教融合
许颖院长在“产教融合与课程创新”分论坛的圆桌会议上,详细阐述了“四核六级”培养模式的设计理念、实施路径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特别是如何通过项目驱动、动态评价和课程群建设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应用型高校IT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恒星方案”。本成果此前已被《中国教育报》等8家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并在广东科技学院等兄弟院校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此次亮相国际教学学术会议,标志着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在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数智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其经验将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服务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