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时间:2022-05-19 浏览数:0次
为了更好的开展学业导师指导工作,信息学院于2022年5月19日在近思楼A4-313教室召开信息学院导师会议。通过实施导师制,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发展,从而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业化、职业化、现代化专业人才。

学业导师会议
参加本次信息学院导师会议的有:信息学院副院长范敏、信息学院副书记左军,各专业带头人、学业导师以及信息学院全体辅导员老师。

首先由范院长为本次学业导师会议致辞:
导师是当前教育体制下,发挥教书育人作用的有效途径,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有效办法。通过导师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满足学生各个阶段不同的学习需求和专业发展要求,促进学生的学术科研工作的开展,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信息学院自实施导师制以来,学生在专业大赛、考研、技能提升、学术等方面都有了更专业的指导,更好的发展和提升。希望各位导师用真心、耐心和责任心切实保证我院学生培养质量,为我校、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接下来由各教研室主任介绍各专业指导大纲:
陈立农老师讲授的是有关网络工程专业的指导大纲: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具有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系统开发、网络运行管理和维护能力,具备良好的综合人文素质、专业素养及较强的创新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设计、开发、应用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引导学生做好课程选修工作,结合专业课程,适当布置课外文献的阅读。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网络安全等学科竞赛活动。指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方式。指导学生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行业就业岗位招聘条件,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树立目标。

王伟华老师讲授的是有关人工智能专业的指导大纲:
本专业需要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分析、解决人工智能领域科学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良好的综合人文素质及较强的创新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负责或参加有关数据统计与分析、智能软/硬件产品的开发、服务、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学习,使学生对大学四年开设的课程、各门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增加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根据人工智能的专业特点,介绍本专业的学习方法、经验、让学生分享学习经验。检查学生各门课的学习情况,沟通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范院长讲授的是有关软件工程专业的指导大纲:
软件工程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是建立在数据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等课程的基础上一门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掌握软件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化和面向对象方法,并能够按照 工程学的方法,组织实施软件开发项目,保证项目达到所需的软件功能、付出合理的开发成本、具有较好的软件 性能、保证开放的扩充接口和支持简单的维护操作。

由左院长介绍学业导师每月的考核明细:
每月在“学业导师学生负责人群”里发放学业导师满意度调查问卷,督促学生们填写问卷,问卷内容包括:
1、学业导师的针对性如何?
2、导师是否督促你参加大赛?
3、导师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对导师的满意程度;
5、对导师有何建议?
每月的月底考核会以学生的满意度为主。

相信在广大师生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下,这种亲情化、个性化教育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